来源 Web
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刚刚过去的冬奥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来这里吃饭的人都对科技满满的烹饪和送餐方式感到很新奇,每当机器出餐,大家就拿起手机拍照录像,这已经成为吃饭前的标配动作。连外国记者也感慨,每次来智慧餐厅吃饭就像看科幻电影一样。
正如“时代抛弃你时,从不说再见”,阿里前几年就布局无人餐厅,位于上海南翔盒马生鲜开的第一家无人餐厅,全方位采用机器人来实现配餐与送餐,从选位置到点单、上菜,一切过程都由智能系统代为完成。所有被挑选的食材都被放置在冷库内保鲜,并且由智能控制的机械臂进行分类操作。消费者可以根据智能系统给出的流程来“监控”每一道菜的进展,包括是哪位厨师、菜煮了多久等等。这些都是餐饮行业数字化的典型表现。
无人餐厅虽尚未普及开来,但日常生活中,智能点餐已成平常。现在我们去餐厅吃饭,桌子上基本都有一个二维码,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点餐,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完成自助选餐、下单支付,减少了服务流程,大大提高了餐饮运转效率。而且智能点餐还可以减少纸质菜单设计、印刷费用,便于对价格进行修改,节约相应的人力成本。这对竞争激烈、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的餐饮业显得尤为重要,餐饮业正在被技术重塑。
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被称作数字化,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包括业务和管理两方面。业务上,应该让消费者享受到,从预订、点餐、结账、评价、会员等全流程全方位更便捷的消费体验;管理上,通过数字化工具,企业经营应该可以从食材采购、菜品更新、订餐收银、客户管理等环节驱动业务发展,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当前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则是覆盖从餐前到餐中再到餐后,涵盖预约、营销、支付、外卖、商城、会员、周边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能力。
有业内人士对当前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形势深有感触。他表示,首先,餐饮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首当其冲,餐饮企业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市场上缺少针对餐饮行业的大型软硬件开发商;其次,目前很多线下餐饮门店的数据是非常碎片化的,如何实现数据线上和线下、内部和外部打通目前是个难题;最后,餐饮企业的发展势必要依赖头部的数据服务商,如何实现共赢,仍待破局。
与之对应的,监管部门要加快搭建餐饮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对餐饮企业的全方位多角度监督,提升监管工作效能。依托大数据手段和数字化监管设备,拓宽质量问题发现渠道,实现监管“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从末端控制变为全过程监管”三大转变,助力餐饮企业健康发展。
部分内容有删减。来源:新华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内容转载自网络媒体,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如果侵犯到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