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鲜切菜领域 初战告捷
发布时间:2020-12-18来源:《中外食品》杂志 访问人数:1029
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最早最大的特种蔬菜种植基地,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核心区供应蔬菜,拥有知名蔬菜商标“小汤山”。“小汤山”牌蔬菜在北京华堂、华联、物美、美廉美、西单万方、华汇华辰等150多家超市设有销售专柜,并供应企事业单位、餐饮企业、学校等各类客户,为消费者餐桌的美味与安全保驾护航。
北京天安农业执行董事林源透露,2017年公司开始布局鲜切菜产业,建成4条生产线,预设日生产能力45吨。初战告捷,“现在已经日生产10吨,年底日产量预计15吨,远远超过年初预设日产9吨计划。”之所以会进入鲜切菜领域,他给出了原因:
一是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号召。他认为,鲜切菜在整个产业链来讲,是节水的产业,是把居民及餐饮消耗的水,集中起来,且消耗量会大大降低。另外,蔬菜通过集中加工方式,可以减少餐厨垃圾,减少城市往外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垃圾量最大、最不卫生是餐厨垃圾。再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近年来餐饮行业的稳定增长,他认为鲜切菜需求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在林源的带领下,公司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销售额逐年上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公司也遇到一些难题。
联合开发,解决小型设备需求
国外的鲜切行业以高投入、大型化、专业化为特点,加工产品多为生菜、胡萝卜、马铃薯等,原料蔬菜品种较少,因此加工厂的设计多为全自动、多生产线,从原料加工、清洗、切分、消毒、包装等完全自动化。在我国,由于基础原料行业不够发达,核心部件刀片质量不过关,使用寿命短,切割形状也不如进口刀具精确,切分出来尝尝带毛刺,好的加工设备缺乏。
对于加工机械落后的原因,林源给出了两点解释:
一是产业落后。鲜切菜理念、产品、设备、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的净菜加工业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机器是配合着产业发展进步的,国内鲜切菜加工设备水平,如国内的焊接技术、刀具材料,远远落后于国外。另一方面,现在鲜切菜市场还是拼价格,部分企业贪图设备便宜,这就造成国内鲜切设备缺乏推动力。
目前,天安农业鲜切菜关键生产设备如清洗、甩干等是从国外进口的。 “购买国外机械,质量的确好,但是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另外,国内蔬菜加工的品种与欧美国家并不相同,完全靠进口也并不能满足国内企业实际的生产需求。”林源说,“土豆削皮机我用了半年时间才找到,山药削片机、大蒜去皮机等设备目前国内很难找到合适的。”
为此,林源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现阶段,他尝试与一些小规模设备企业合作,联合开发,解决鲜切菜加工所需小型设备需求。
全程GPS定位,实时温度监控
冷链物流能够极大延长农副产品的保鲜和保质期,是我国保障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安全的首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制冷设备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物流及相关方面需求。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冷藏车不合格,冷藏车运输温度不达标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车功率,车载制冷机功率与车载制冷箱不匹配等问题普遍。“我们订车的时候,先看功率,即便这样,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林源说到。
据了解,天安农业在全国共有1万余亩蔬菜生产基地,北京4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昌平、顺义、密云、延庆四个地方,负责春、秋、冬季叶类蔬菜生产。冬季生产主要安排在云南和海南,生产喜温类产品,夏季叶类蔬菜安排在崇礼、张北这两个县,那里海拔高,保证品质。目前产品全部供应北京市场。林源表示,为了保证蔬菜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公司配备20多辆冷链配送车,长途运输车都装有GPS定位和全程定位仪,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断链出现。
线上线下结合是未来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物流运输网络以及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电商以其低廉的价格、快速的流通、跨越时空的便利和市场的广阔迎合了当下时代的需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缩短了商品消费距离,也成就了一大批电商企业。“电商火爆,实际只是一个概念。纯线上,时间还是有点长。目前公司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比例只占5%,”林源说,“生鲜产品与服饰、日用品不同,很多消费者还是习惯到门店自选新鲜商品,是一个眼见为实的行业,将来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实体店承担展示、物流配送功能,缩短配送时间。”
他举例,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当下,类似盒马鲜生这类商家目前在上海、宁波、北京有自己的展示门店,增加客户体验感,与商超争夺客源,吸引了传统商超渠道的一部分客源。林源认为,像盒马鲜生、美国全食这样的专门生鲜店是未来一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