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食品业交流第一媒体平台 联系我们 寻求报道 在线投稿

食业头条

国联水产李忠谈预制菜产品标准促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06来源:《中外食品》杂志 访问人数:667

来源 Web

      把一条黑鱼做成预制酸菜鱼,把一只鸡做成即烹椰子鸡,老百姓回家加热就可成“大厨”!近来“预制菜”风起云涌,站上时代浪尖,越来越多企业将传统的生鲜菜品开发成预制菜。与此同时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宣布,由广东湛江国联水产牵头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并进入公示阶段。

“预制菜”走上了时代的风口

   “预制菜的火爆是一个必然趋势。”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表示,目前一些地区,由于疫情倒逼了居家用餐频率的升高,让预制菜、料理包等成为成了口罩、消毒药之外的另外一种必需品;餐饮业的刚性需求与在厨房时间的缩短,这是“预制菜”火爆的深层原因。

      通过预制菜,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可以大大降低制作难度,缩短供应时间。甚至有人提出,餐厅可能会减少厨师的人数,也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食材的浪费,当然也就同时降低了处理垃圾的成本。

      同时工业化为预制菜提供了重要支撑,一些畜禽、水产、屠宰加工企业,本来就具备了预制菜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和冷链物流系统,甚至销售渠道,只是引进了新的研发生产线便可以很快转型。而人们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对方便快捷安全营养的需求更加迫切。

预制菜”赋能乡村振兴

   “预制菜产业一头链接产地田头,一头链接市场餐桌,其工厂化、标准化、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闭环有利于安全质量的管控。”李忠表示。

      预制菜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以罗非鱼为例,渔民养出来的鱼,都希望能够卖出好价钱,但以前罗非鱼对广东养殖户增收不是很明显。李忠介绍说,烤鱼预制菜近年来成为热门细分品类,撬动了消费者需求,艾媒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罗非鱼收购价的增长为养殖户每年带来至少30亿元的增收。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养殖户增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国联水产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预制菜占比水平,打造水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推动预制菜营收规模不断增长。公司预制菜2021年营收8.41亿元,这是在2019年营业收入约6亿元、2020年约7.3亿元基础上,实现的三连增。预制菜在近三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2.96%,16.24%以及18.8%。目前,国联水产预制菜品以对虾、小龙虾、鱼类为主,以“小霸龙”品牌构建了完善的预制菜产品体系,涵盖快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小龙虾、风味鱼等系列,基本覆盖从餐桌到餐厅的主要消费场景。

   “我们可否出台更多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金融保险支持政策,让预制菜更好的赋能乡村振兴。”李忠表示。

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

      3月下旬,广东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本次广东出台的《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要求,着眼高标准引领高品质预制菜发展,组织开展粤菜三大菜系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推动粤港澳三地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定预制菜系列湾区标准,形成具有大湾区特色的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

   “预制菜虽然火爆,但因为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催生了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我们希望通过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让预制菜行业规范,‘吃起来够香’。”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表示,此次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对预制菜原料、加工工艺、包装、标识、储存、冷链运输、微生物指标、添加剂指标、农药残留指标等作出统一规定,引导企业步入科学管理和标准化轨道。

      对于对中餐来说,菜品口味非常重要。但中餐的难点也在标准化,这对企业供应链要求非常之高。特别是业界对预制菜的概念界定不清,比如简单的肉丸、火腿是否属于预制菜?另外,预制菜产品标准不统一,造成菜品质量难保证、标识不详细、价格差异大、图文不符等问题,比如同样是预制菜,同一电商平台上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相比现做的菜品,预制菜要保证销售不变质,除了冷链要过关以外,可能还要添加更多的防腐剂,不少消费者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表示担忧。此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不高,可能认为预制菜的食材不新鲜,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此次国联水产积极推动作为自身转型预制菜,申报国内产品标准,旨在为预制菜行业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李忠表示,由此长远角度激发下游消费活力,对接海外出口贸易需求,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部分内容有删减。来源:东方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内容转载自网络媒体,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如果侵犯到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中外食品工业》杂志社 电话:010-67091556 京ICP备150629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48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聚艺科技
关注公众号
润滑油 激光喷码机 模温机 保镖公司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