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坐落在商河县孙集镇的济南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四季丰公司)在一次网络直播中,12小时卖出90万单预制菜。这一“战绩”,超出很多人的预料,也让企业负责人、当地党委政府及广大种植户看到了蔬菜产业的新“风口”。
该镇农办主任高东介绍,此次孙集镇预制菜领域“破圈”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及企业面对新市场,敢于抢“鲜”一步、善于谋变的结果。
龙头企业入局,拉长产业链条
8月5日,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李璇介绍,孙集镇是一个农业乡镇,经济作物主要是蔬菜。全镇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000多亩,蔬菜常年保持较高产量。
“但过去,种植户收益一直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没有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短,所以生产比较效益低;其次是种植户销售原菜主要靠客商上门收购,价格自己说了不算,非常被动。”该镇负责蔬菜生产的陈秀国介绍说。
为解难破题,2013年,该镇引进了四季丰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吴建峰介绍,公司主要业务是速冻净菜出口,年国内国外销售量2万吨左右。
“净菜加工,一下就拉长了当地的蔬菜产业链。”吴建峰介绍说,“另外,为保证稳定的原料供应,我们仅在孙集镇及周边就建立了4000多亩的基地,并与当地农户签订合同,建立了种、收、销一体化利益链接机制,基地种植户只管按标准把菜种好就行了,其他的事基本不用操心。”
抢“鲜”一步,紧抓新“风口”
近年来,随着消费个性化发展及网络销售的火热,被称为“懒人福音”预制菜由此盛行。
2019年,面对“懒人经济”带来的新商机,孙集镇立足当地蔬菜产业,抢抓机遇,积极帮助四季丰公司布局预制菜“新赛道”,投入400多万元打造四季丰预制菜生产车间,以当地蔬菜为主要原料,生产加工净菜、即食沙拉、混搭肉食等预制菜。
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销售渠道,该镇与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投资20余万元在四季丰公司建设高标准直播间一处,发展培育运营团队,通过对接电商平台,开展达人带货、专场推介等系列推广活动,目前预制菜日均成交订单量可达6万单。该镇与企业密切配合,抢“鲜”一步,紧紧抓住了预制菜的新“风口”。
吴建峰介绍,目前她们公司已开发出各类预制菜17种,预制菜年产量达400多吨。为进一步扩大预制菜市场份额,目前公司正在扩大基地规模,并在果蔬质量、加工技术、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以带动镇域蔬菜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基地聚集,产业升级,观念改变
高东介绍,今后随着龙头企业净菜及预制菜产量的增加,对原料的质及量都会有相应的提升及增加;因此,该镇当前蔬菜种植户较为分散、每户种植面积较小的状况亟需改变。
为此,该镇在蔬菜产业升级上“换挡提速”,在基础条件较好的车庙村、古城村,分别规划建设了1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他村也正在进行种植地块的连片集中,以实现镇域内蔬菜产业的集约化生产,而基地内现代化的生产工艺、管理手段,可有效提高蔬菜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蔬菜生产收益。
“其实,产业升级也开拓了当地农民的视野,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生产观念。” 吴建峰说。预制菜中,很大一部分是即食沙拉,会用到很多调味蔬菜,为此四季丰公司引进了当地没有的迷迭香、紫苏、百里香、羽衣甘蓝等,这些蔬菜,让种了多年黄瓜、茄子、辣椒、大蒜的当地菜农大开眼界。
其中一些菜的收益,更是让种植户喜不自禁,比如紫苏,一个生产季一般是3个月,亩产量3000斤左右,一斤的价格一般在20元。“我们为海底捞提供的紫苏叶,是盒装的,每盒50片,价格是6块钱,这些都让农民开了眼界。” 吴建峰介绍说。
吴建峰介绍,虽然企业生产净菜及预制菜对原料菜的要求高,但相应收购的价格也高,所以种植户只要搭上企业这趟“车”,就预示着有稳定的收入,因此基地内的种植户格外珍惜机会,认真履行合同,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技术要求规范生产;而其他农户及蔬菜种植村,也都在镇相关部门指导下,改变传统种植、销售观念,积极拥抱高效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部分内容有删减。来源:大众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内容转载自网络媒体,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如果侵犯到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