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有当天现做的预制菜,省心省时,很方便。”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持续增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章节中,专门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各地也集中发力预制菜产业新赛道,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预制菜产业革命。
来源 Web
所谓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通过工厂清洗、分切、腌制、调味等预加工后,采取冷冻、冷藏、真空或常温的贮藏方式,可直接开封或加热或简单调理、烹饪即可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
2014年,外卖的兴起和餐饮企业连锁标准化,推动了预制菜在B端(经销商、连锁餐饮等)加速渗透。餐饮店供应商或自建的中央厨房将一部分菜品制作好并供应到餐厅后厨,由厨师进行加工后端上餐桌,让费工费时的复杂“硬菜”“大菜”实现了“便捷化”和“标准化”。之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预制菜产品出现,由于疫情时期人们生活习惯、节奏的改变以及供应链的成熟,预制菜真正站在了风口上
预制菜当下“热得烫手”,企业对这个赛道的蜂拥而至,更多是因为大环境变革下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和“懒宅经济”的盛行。在这种情况下,集“方便、快捷、轻松”为一体的预制菜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预制菜行业的“蓝海”也几乎前所未有的广阔。尽管人们对它的需求更多是为节省时间,但消费者的“将就”不等于生产者也能“将就”。人们做饭的时间变短了,对食品的要求却不会变,效率与质量该怎么平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企业还应在健康、味道与产品细分上做出“讲究”。
预制菜本质是食品行业,首要追求的应该是食品的极致安全,这也是国家提倡去发展这条赛道的首要标准。对于安全问题,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标准来制约规范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今年1月,沪苏浙皖的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制定《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以长三角区域为适用范围,对预制菜原材料、加工、包装等多方面提出要求。但从目前来看,制定的标准至多属于行业标准,而不是国家标准,这对预制菜行业发展或许能起指导作用,但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由此可见,还是应当加快制定预制菜行业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解决预制菜行业小、散、乱的现状,以及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想要消除偏见,还得要靠踏踏实实的行动,让预制菜成为“安全又健康”的代名词。
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仍存顾虑,除了健康方面的考量外,更多是对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食物的反感。预制菜固然与现炒的“烟火气”无法媲美,但如果能在食品口味上创新,丰富品种,打破流水线食物口感单一化的刻板印象,同时在保鲜上提出较高的行业标准,如优化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等,加之其具有的方便快捷的天然优势,预制菜也有获得大量消费者青睐的可能。同时,预制菜也应该要能满足更细的社会分工的需求。人们在100%的动手烹饪与1%动手(仅需下单)的外卖中间选择了预制菜,说明有部分人可能还是需要有做饭的仪式感。在这种情况下,预制菜可以更精细化地进行产品分类,比如:可根据烹饪自由度设置即配类(免洗净菜,只省去洗菜切菜的步骤)、即烹类(只需烹饪,免去洗菜调味等步骤)、即热类(即热即食)几种类别等供消费者自由选择、自由搭配,让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更自由地省时省力。
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约束、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坚、需要行政监督的有力倒逼、更需要你我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归根结底,作为食品行业,预制菜不能只是“看着美”,还得让老百姓“吃得香”“吃得放心”。
部分内容有删减。来源:红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内容转载自网络媒体,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如果侵犯到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