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主食加工业发展迅速,正向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不久前,首个国家级的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宣告成立,对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尤其是主食加工产业意义重大。届时,食品机械企业需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集成创新,开发适合我国主食加工特点的技术与装备助其发展。
近日,“主食、营养、战略、标准化、科研转化””等关键词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承办、木兰县政府和农加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协办的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主食加工技术交流活动中不断被提及。至此,首个国家级的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主食加工业正向着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专业化的方向快速迈进,继续布局扩大目前规模以上主食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大市场。据业内人士预测,主食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未来国内有超过10万亿的市场,全球有超过70万亿级的市场。
院士落户加速产业布局
就在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的前一天,在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150公里的木兰县,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哈尔滨)举行了“朱蓓薇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正式落户黑土地上的木兰县。“工作站的揭牌,不仅标志着哈尔滨市在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而且更标志着哈尔滨市食品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必将有效促进哈尔滨市农林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哈尔滨市副市长张万平在工作站的揭牌仪式上表达了欣慰之情。
木兰县位于北纬45-46度之间,地处松辽流域东北黑土区,疏松肥沃的寒地黑土,造就了水稻、玉米、大豆、杂粮、蔬菜等作物优良的品质。木兰县有耕地186万亩,年粮食总产81万吨。其中水稻103万亩,80%为地表水灌溉,国家认证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60万亩。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壮大,木兰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持续夯实。现有水稻初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0家,特色玉米深加工企业1家。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的“梧桐树”,终于引来了院士“金凤凰”。比起哈尔滨市长的高兴,木兰当地县政府的领到更是喜上眉梢。木兰县县委书记张国文表示,院士工作站的挂牌将助力木兰实施主食加工产业发展战略,高效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更多、更好、更有前景的超千亿元食品企业,推动当地传统食品产业向绿色、有机、高附加值转化,叫响“寒地黑土”食品品牌,建设国家重要的食品产业基地,加速国内外知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向哈尔滨集聚的进程。
食品界的人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并不陌生,她是辽宁省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食品科学与加工,主要研究农、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此次落户木兰将对其学术研究与食品产业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强调,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朱蓓薇院士工作站是我国食品领域的第一个,也是主食工业化研究领域的第一个,意义重大,标志着黑龙江省由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食品产业强省和经济大省转变。
联盟助产学研企共发展
“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要落实国家主食加工业、营养健康等战略,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落脚点,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产业协同,推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建立合作共生、协同发展的主食加工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规划处处长李增杰认为,联盟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按照”目标统一、自愿平等、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权责平衡、合作共赢”的组织原则,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及主食加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接产业协同发展的共性需求,积极开展主食加工产业结构和布局、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发展政策和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攻关和咨询,服务于主食加工行业发展。”
据了解,设立在木兰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是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木兰县人民政府共建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建院两年来,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创新型研究人才37名,已经在东北特色主食工业化加工、预制菜肴工业化等方面申报专利40余项,获得授权20余项,在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朱蓓薇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为研究院凝聚一流人才、打造领先创新团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推动黑龙江食品经济发展、振兴东北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当选的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看来,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端人才是实施科技创新的基础,更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朱蓓薇院士工作站专家团队入驻黑龙江,壮大了黑龙江省的高端人才队伍,拓宽了其食品研发资源,为今后的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食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近年,我国主食加工业发展迅速,正向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涌现,企业生产能力和规模持续提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迅速增长。目前规模以上主食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时,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年利润率同比增长十个百分点,产业优势集群发展已具雏形。在此大背景下,全国主食联盟成立是主食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虽然我国主食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其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低。工业化食品仅达到15%—20%,绝大部分主食的加工、供应以小作坊、小摊贩为主。许多主食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程缺失严重,技术、工艺、装备研发滞后,阻碍了产业健康的发展。当前主食加工业中谷物主食加工比重较大,各类调理制品,尤其是方便即食的预制菜肴制品等营养主食比重还很低;并且主食产品中普通型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这些问题亟待通过管产学研机构通力合作共同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联盟将紧密围绕国家营养健康战略需求,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攻克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联盟成员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战略咨询等条件,组织联盟单位共同开展主食加工传统工艺挖掘、加工原料筛选、品质评价、加工技术研发、装备创制、质量安全控制、标准修订、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工作,牵头举办全国主食加工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协助企业培育国内主食知名品牌,促进我国主食加工产业稳步发展,提升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主食加工联盟秘书长张泓介绍其宗旨时表示,联盟紧密围绕国家营养健康战略需求,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协同攻关,推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建立主食加工合作共生、协同发展体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促进我国主食加工产业稳步发展,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专家表示,主食加工产业是我国食品加工产业的主体,大力发展主食加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传承民族食品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院士工作站将紧抓科技创新主线,立足黑龙江省优质粮食和畜禽等“大食物资源”独特优势,把握好“东北振兴”“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哈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现代主食加工技术研究。
她在“聚焦营养与健康、创新发展食品产业”报告中指出,营养与健康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国际共识。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动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引进现代食品加工理念,开发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从营养、安全、方便、美味、实惠等多角度探索一条符合各国人民饮食习惯的“标准化”发展之路。强调营养化、工业化、地域特色化和休闲化成为现代主食的重要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素有“黑土地北大仓之称,哈尔滨地处世界三大种植黑土地带,是世界公认的稻米种植、玉米种植和畜禽养殖黄金带。稻米、大豆、马铃薯、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选择在此建立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所长戴小枫就是看中了它独特的资源优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周素梅博士、张春晖博士以及国家粮食局科学院谭斌博士、北京光华精锐韩志辉博士分别就稻米主食产业发展趋势、主食产业化问题与思考、定量卤制肉制品加工技术进展和主食产业增值路径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周素梅称,国内原料与国外的品质差距始终存在,原料品质不稳定,有什么加工什么,消费者对粮食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我国稻米品种针对不同的产品开展加工适宜性评价,建立适宜加工原料评价标准体系非常必要,从加工的角度对育种界提出要求,从源头上解决适宜我国传统主食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问题。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集成创新,开发适合我国稻米主食加工特点的技术与装备。
创新驱动传统菜肴营养产业
据资料显示,我国80%的农产品是以主食菜肴形式消费的,每年年产主要食用农产品原料高达20亿吨。其中,水稻2亿吨、小麦1.2亿吨、玉米2.1亿吨、蔬菜5.0亿吨、水果2.5亿吨、薯类2.0亿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泓认为,目前中式食品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师传徒”传承方式易造成传统工艺模糊或易丢失;工程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社会化需求;品质形成机理不清,造成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安全性担忧;营养搭配不均衡,造成菜肴“三高”(高盐、高糖、高油脂)又“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膳食纤维),标准实施荤素比例不合理。普遍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实施能力差等问题。国外大型公司洋食品抢占中国食品市场,其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是洋快餐成功致胜的关键。
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食品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每年生产的20亿吨主要食用农产品原料,85%食用农产品以植物性原料为主,我国传统菜肴食品工程化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张泓预测,国内未来有10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商机。其中,预制菜肴占50000亿元,馒头制品占15000亿元,米制品占25000亿元,面条制品占10000亿元。围绕国家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目标和食品产业现代化战略需求,按照产业链和创新链配置资源,在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已成业内共识。
与会的企业家们表示,现代主食加工产业是大营养大健康产业,依托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大食物资源,利用营养健康大数据,开展全国性科研大协作,创制开放性大配方,充分培育高附加值主食产品,实现主食加工的工业化和个性化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未来大趋。